分享11個育兒問題,讓新手媽媽秒變養娃小能手
Posted 辰碩母嬰
篇首語:青春須早為,豈能長少年。本文由小常識網(cha138.com)小編為大家整理,主要介紹了分享11個育兒問題,讓新手媽媽秒變養娃小能手相關的知識,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
本文目錄
分享11個育兒問題,讓新手媽媽秒變養娃小能手
分享11個育兒問題,讓新手媽媽秒變養娃小能手。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個不可不知的育兒知識,各位寶媽們快快收藏哦~1.牙沒長全,怎么就停了“牙齒長長停停、時快時慢是很正常的。就像孩子有些長牙早,有些長牙晚一樣,這和很多因素有關。即便長到一半停了,三四個月都沒動靜,也基本沒問題。因為很可能過了這段時間,牙齒便一下全冒出來了。”兒科主任某說,不管長牙早晚,只要在2歲半到3歲之間長齊20顆乳牙就行。
2.擔心寶寶不健康對寶寶適度的擔心是負責任的表現,但過度的擔心就沒必要了。孕媽們要放松心情,不要經常的自己嚇唬自己,寶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,只要定期產檢就可以了。
3.擔心吃到傷害寶寶的食物通常不要吃生的海鮮和肉類,不經高溫消毒的牛奶等等,大部分食物只要適量都是在孕婦安全范圍之內。只要平衡食物的健康飲食,通常都不會有大的問題,包括讓大家忌諱的咖啡因,偶爾的攝入也不會損害到胎兒的生長。
4.什么辦法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?增強免疫力要讓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,運動和鍛煉也是增強寶寶免疫力的良好途徑,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寶寶,不論在什么季節,都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運動,增強體質。另外,活動身體可以加快寶寶體內循環,增強寶寶胃口,并有助于他們休息。
5.小嬰兒不要再搖了抱著孩子不斷抖動,哭得越兇,抖的越厲害,直到孩子睡去,實際上孩子有可能是被抖暈過去了。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是腦發育高峰,而且出生后額葉未完全發育,腦組織的發育慢于顱骨的發育,因此顱內空腔較大,劇烈的活動頭部會導致“搖撥浪鼓效應”,而最常見的是硬膜下積液。
6.孩子從床上摔下需要看醫生嗎?小孩子的身體沒有發育好,骨骼還比較軟,如果跌落或者碰撞會導致骨折,但一般不容易發現,因為他的骨骼較軟,成為青枝骨折,建議到醫院檢查以后,防止有骨折沒有發現,導致以后的骨骼畸形。
7.寶寶喝酸奶好不好?(1)酸奶營養素、能量密度高,一杯酸奶(150毫升)可以提供嬰幼兒30%的能量和鈣質以及10%左右的蛋白質。酸奶和人奶很相似,容易消化,特別適合于消化系統不成熟的嬰幼兒。(2)酸奶中含半乳糖,半乳糖是構成腦、神經系統中腦音脂類的成分,與嬰兒出生后腦的迅速成長有密切關系。(3)腹瀉是嬰幼兒夏季常見的疾病。酸奶中含充足的乳酸菌,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產生,提高免疫能力,因而能預防腹瀉或縮短饅性腹瀉持續的時間。(4)酸奶是一種半固態的食品,飲用酸奶比牛奶有更強的飽腹感,適合于引導嬰兒從液態食品到固態食品的過渡。
8.放下就醒,醒了就哭,腫么辦?小寶寶缺乏安全感,可以多抱抱,不要ta剛睡著就急著放下去,睡著15-20分鐘后再放下(提一下ta的小胳膊,如果小手軟塌塌,就說明寶寶已經熟睡了)。睡覺時房間光線調暗,全家人共同營造安靜的氛圍。如果寶寶眼睛開始松動、翻身,有醒來的跡象,可以把手放在寶寶背上輕拍,或者輕輕哼唱搖籃曲,幫寶寶再次入睡。
9.寶寶一天拉好多次啊,是拉肚子嗎?母乳喂養的寶寶,大便呈厚糊狀,偶爾是綠色都是正常的,一般每天大便四至六次。如果大便稀薄、水分、呈蛋花湯樣或為綠色稀便,甚至水分特別多而糞質很少,就說明寶寶腹瀉了,要及時就醫。
10.寶寶老是打嗝怎么辦?新生兒打嗝多為良性自限性打嗝,沒有成人那種難受感,“打嗝”一會兒就會好的,當然對新生兒打嗝也應該以預防為主。小兒在啼哭氣郁之時不宜進食,吃奶時要有正確的姿勢體位。吃母乳的新生兒,如母乳很充足,進食時,應避免使乳汁流得過快;人工喂養的小兒,進食時也要避免急、快、冰、燙,吸吮時要少吞慢咽。新生兒在打嗝時可用玩具引逗或放送輕柔的音樂以轉移其情致,減少打嗝的頻率。
11.多久給寶寶喂一次奶???新生兒通常每24小時吃8-12次奶,有的甚至更多。但是具體的喂養間隔,是讓寶寶自己自己決定的。寶寶餓了會把手往嘴里送,做出吸吮的動作,還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,手臂和手亂動和,講拳頭往嘴里塞,變得更加活躍,而且會用鼻子蹭媽媽的前胸。家長可以用這些信號來判斷什么時候給寶寶喂奶,按需喂養就可以了。

寶寶日常喂養須知 新手父母常見的育兒誤區
作為新手爸爸媽媽,在育兒的過程中,多多少少都會掉進誤區當中,下面小常識網就來盤點一下,快來看看這些誤區你有沒有踩過吧!
誤區一:給寶寶穿紅色的衣服或者使用紅色的小被褥
很多人認為寶寶的出生是件大喜事,是喜事就要準備紅色的東西。殊不知寶寶出生后2~3天,由于血中膽紅素水平增高,容易出現黃疸(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)。穿紅/黃色衣服會影響對寶寶皮膚顏色的觀察,容易產生錯覺。
正確做法:準爸爸媽媽在給寶寶準備衣服和被褥的時候,盡量選擇淺色系的,比如乳白、淺粉、淺藍等。
誤區二:使用學步車走路更快
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家長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。一是因為寶寶容易受傷,碰到小玩具、臺階、地毯這些障礙物的時候,學步車很容易摔倒;二是因為使用學步車反而會讓寶寶學習走路要晚。
正確方法:最健康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練習爬行(從腹爬到四肢爬),一來可以鍛煉四肢的協調性,二來可以更好的鍛煉腿部肌肉,待寶寶能夠扶物站立的時候,就離學會走路不遠了。
誤區三:小時候胖,長大就瘦了
我們這里所說的是,體重超標,肥胖的這些寶寶(體重在第97百分位及其以上)。小時候最初的超重,身高和體重一起長,當身高停止生長的時候,體重還可能在繼續增加。小寶寶的長胖跟大人的是不一樣的,寶寶長的是脂肪細胞的數量,大人長胖是單個細胞在變大。小時候脂肪細胞的不斷增加,很可能會引起成人后的暴胖。
正確方法:寶寶一歲以內是身體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,也是大腦極速發育的階段,這個時候需要能量供給,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營養均衡的喂養,不要過度喂養,多些戶外活動,2歲以后可以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。
誤區四:母乳性黃疸要給寶寶斷奶
很多家長因為寶寶是母乳性黃疸,而停止給寶寶喂養母乳,這樣做得不償失。
正確方法:如果醫生為了判斷是否為母乳性黃疸,也可能讓給寶寶暫時停兩三天母乳,這時媽媽一定要及時用吸奶器吸出奶水,保證過幾天后正常的母乳喂養。一旦確診母乳性黃疸,媽媽可以繼續喂母乳,而且還要多喂,這樣才有利于寶寶及時將膽紅素排出。
誤區五:多喝水,母乳會變稀
有些家里覺得,哺乳媽媽喝了水,就像是往奶里兌水一樣沒有營養。母乳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佳的食物,而且母乳的成分是一定的,不會因為媽媽吃的食物而改變。
正確做法:適量飲水,對寶寶和媽媽都有好處。媽媽長期不攝入液體,反而會影響乳汁的分泌。
誤區六:母乳6個月以后就沒營養
很多人說,母乳到6個月以后就沒營養,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。單從營養成分來講,母乳比配方奶粉中營養成分更加全面。母乳喂養對母親和寶寶有諸多的好處,是寶寶最好的食物,而寶寶的吸吮也會促進乳汁的分泌。
正確做法: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6個月內應純母乳喂養,并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持續母乳喂養至2歲甚至更長時間。
誤區七:寶寶發燒時,即使是大晚上也要把寶寶叫醒吃藥
沒有特殊的情況,沒必要將寶寶叫醒吃藥。
正確做法:讓寶寶得到充分的休息,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復。
誤區八:栓劑很安全,可以多次使用
栓劑也是退燒藥,不可多次使用。尤其是吃了退燒藥之后再給寶寶用栓劑,相當于用了兩倍劑量。
正確做法: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,對乙酰氨基酚每4小時可以給寶寶喂一次藥,但是在24小時,喂藥次數不能超過5次;布洛芬每6~8小時喂一次,24小時內不超過4次。
誤區九:冬天出生的寶寶才需要補充維生素D
所有的寶寶出生以后都需要補充維生素D。
正確做法:足月兒出生15天后即應開始補充維生素D,每天400IU。早產兒出生后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~1000IU,3個月后改為每天400單位,直至寶寶2歲。
喂養須知
新生寶寶母乳喂養
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。母乳的多少和媽媽乳房的大小是沒有直接的聯系的,只要給寶寶多吸允,注意飲食,就能夠增加母乳量。新生兒喂養只要按需喂養即可,到寶寶2個月開始才需要逐步調整到規律的喂養時間。
如果寶寶是奶粉喂養的話,除了要遵循按需喂養外,還要注意寶寶一次的奶量發展會從小到多。新生兒一次的奶量可能只有20-40毫升,而滿月的時候寶寶一次就能吃60-100毫升了。一般來說每兩頓奶粉之間要添加20毫升水,避免寶寶發生便秘的情況 。
第一輔食添加蛋黃
雞蛋被稱為'理想的營養庫',蛋黃更是集中嬰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必需的DHA、膽堿、卵磷脂及多種微量元素。蛋黃輔食添加應從開始的四分之一個蛋黃的量,逐漸增加到二分之一個蛋黃的量,再到一整個蛋黃的量。蛋黃輔食添加喂養方法可直接碾成泥喂給嬰兒,也可以加水調稀后喂養寶寶,或者還可搭配米粉、米粥等輔食喂養。需注意的是,傳統蛋黃輔食喂養方式應嚴格注意加工方式,避免細菌感染。如果嬰兒產生消化吸收不良,腸胃不耐受等癥狀,可及時更換。
輔食添加原則
輔食添加原則:遵循由稀到稠、由細到粗,添加的量由少到多,循序漸進的原則。開始一次只能喂一種新的食物,等寶寶適應后,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品。
從4月齡開始添加流食(如奶粉、米糊、菜泥等)。
從6月齡開始添加半固體的食物(如果泥、蛋黃泥、魚泥等)。
7-9月齡時間可以由半固定的食物逐漸過度到可咀嚼的軟固定食物(面粥、碎菜粥等)
10-12月齡時,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轉化為進食固定食物為主的輔食。
相關參考
寶寶出生后,新手爸媽到底應該怎樣照顧嬰幼兒?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有哪些技巧?俗話說:“實踐出真知”說到育兒經驗,那專業育嬰師的育兒心得你可一定不能錯過。喂奶方面1、母乳喂養期間,媽媽最好多吃核桃和芝麻,
孩子,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,我們都期盼著他們茁壯地成長,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除了老師之外,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主角。自從有了寶寶以后,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多姿多彩起來,艱辛中透著甜蜜的滋味。在陪
在寶寶出生之前,各位準媽媽們就開始學習各種育兒知識,孩子出生以后,準媽媽們開始真正面對這些問題了,喂奶、洗澡、穿衣、換尿布,是不是漸漸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全能的媽媽了?不過,有些冷門的育兒知識,媽媽們可能
寶寶由于腸胃發育尚未成熟,所以很容易有便秘問題,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。這對于新手爸媽來說顯然又是一個養娃知識盲點。但其實,寶寶排便也是觀察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,所以只要爸媽掌握了寶寶排便的特點,育兒會更輕
育兒知識:1-6個月寶寶的育兒難點,一定要記住6個“關鍵詞”
文丨京媽說,原創內容。寶寶出生后,才發現“育兒”是門大學問,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!人類幼崽并沒看上去那么“簡單”,雖然只是簡單地吃奶、睡覺、陪玩,卻在養育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各種問題,讓不少新手爸媽出現焦
俗話說:孩子是父母們人生中最大的投資。讓父母們開始越來越早的開始對孩子們進行教育,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有效的進行育兒呢?優童兒在此與您分享育兒的八大小知識。1、教育孩子不要“數罪并罰”“數罪并罰”首先說明
很多懷孕的媽媽懷著懷子的心情,也是非常高興的,懷孕十一周的孕期反應沒有那么強烈,但是胎兒在腹中的已經開始了做一些其他類型的動作,比如說可以一些吞咽一節的踢腿的動作,而且能手指甲和頭發的也是已經出現了,
很多懷孕的媽媽懷著懷子的心情,也是非常高興的,懷孕十一周的孕期反應沒有那么強烈,但是胎兒在腹中的已經開始了做一些其他類型的動作,比如說可以一些吞咽一節的踢腿的動作,而且能手指甲和頭發的也是已經出現了,
這里會從哺乳期所需物品、急性乳腺炎(堵奶)及哺乳期飲食3個方面給大家分享!哺乳期所需物品:吸奶器我當初就是因為沒有準備,導致沒有及時疏通發脹的ru房,然后急性乳腺炎了儲奶袋可以多準備一點哦~前期寶寶都
文/貝貝豆育兒課堂(原創文章,歡迎轉載分享)俗話說:懷胎十月,一朝分娩。對于孕媽來說,十月孕期并不代表著辛苦的結束,相反,隨著寶寶的出生,寶媽還要進入“后孕期時代”,為養娃操碎了心。豆爸當初就是一個最